返回

明末风云之铁血崇祯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七章 跨 越(1/ 2)
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

崇祯九年新年刚过,瓦上白雪还没化完,皇城内西北角北安门附近聚集了大批华丽的四轮马车;附近的安乐堂外是人头汹涌,但确异常安静,各处聚来的太监及工人大气都不敢出,默默的看着大门里。

几个火红炭火盆在安乐堂里吱吱的燃着,司礼监掌印曹化淳坐在上首侧位默默的喝着茶水,旁边是司礼监秉笔王承恩、崔应元与金忠,下首还坐着司礼监随堂王德化、方正化、王永年、高时明等大太监;

崇祯朝的内宫机构经过近十年的发展,已深入了大明各个行业,控制着大明的科技、经济、军事、农业和工业命脉,俨然已成了另一个“内阁”;而在座的几位就是“影子内阁”的主要掌舵人,不说权势熏天也是位高权重,稍微一跺脚也是能让大明抖三抖的人物;这么多大佬几年来难得的聚在了一起,没什么事发生还真说不过去。

确实有事发生,年前皇帝下令改组了内宫各监,成立了皇家事务管理署,司礼监成了其下属部门;虽说是换汤不换药,但整个机构的架构面目全非,不少非宫内的人参与到管理事务中来;在座的各位虽不说,心里多少有点遗憾和失望,可即是皇家的人,脱离皇帝啥都不是,又能说啥,不被无情淘汰就是烧高香。

好在皇帝念着旧情没动这些“老伙计”,将喜欢惹事的高起潜调到南京,当然也处理了那么几位手脚不太干净,如韩赞周、张彝宪等被夺取职位,发配到乌兰围场的皇家牧场去养马。

稳坐司礼监掌印的曹化淳是宫内总管,统管各项事务,脸色平静看不出什么喜怒哀乐,平静的喝着茶水一点都不着急;炙手可热的王承恩主管军事和安全更药心静如水,悠然的和管着人事与财权的崔应元聊着天,哪知聊些什么东西。

三位皇帝面前的红人地位稳如大山,要想超越他们除了有真本事以外,还要能得到皇帝的青睐,可是这比登天还难;不是皇帝念旧,也不是皇帝不提拔新人,只是不愿下面相互的勾心斗角影响办事的效率,皇家分权的同时加强了内部监管。

王德化、高时明、方正化等三人是司礼监的“大笔杆子”,日常事务大都是在他们指导下处理的,他们在一起说的话也多。

另类的是“火箭”速度窜起的金忠与王永年,本都是需要抬头仰视在座的几位大太监的边缘人物,由于能力出众被破格提拔;比如说金忠原先只是一个管理北京皇家农庄的主管,由于建设农庄有功,被提为主管大明皇家农业事务,替皇家管理其名下所有的土地,这可是比大明关内国土面积还要大的地方;再说王永年,在南京龙江船厂时表现优异,主管兵仗局的高起潜倒台后,皇帝将他提出来,主管皇家名下的所有工业。

类似二人从低层提拔熟悉业务担任主管领导,是皇家事务管理署今后的一种管理模式,也是皇帝向外界宣示的一种决心。

决心不决心,对这些大明最后一批太监来说其实没啥关系,他们都想不了娜美远,能平平安安渡过这辈子就不错了。

温暖的屋子里,几人相互小声的讨论着,眼

睛不时瞄向门外;和谐的氛围掩饰不了内心的焦急,几位大佬都是日理万机的人物,哪有闲工夫坐在这里聊天?

可是不来不行!今天是皇家事务署新址动工的日子,关系自己的福祉怎么能不上心!

看到这,大家也许会疑惑,皇家事务管理署不是在紫禁城办公么?怎么跑到皇城里来了?

稍安勿躁,稍作解释。

紫禁城地小局促,已容不下机构日益膨胀的皇家事务管理署,其实五军都督府和崇德殿也遇到同样问题;最主要的崇祯帝朱由检看着皇城的布局越来越不爽,开始大动干戈开始整理皇城内的空间,为今后改造紫禁城打下伏笔。

说干就干,率先动的是搬离设在各处的工厂,危险系数较大的火药厂虽已成了火药研制所,但也搬离皇城迁到北郊小汤山陆军训练场附近;其它各成衣厂、印染厂、明器厂等全部迁到外城的工业区,只保留了部分维修厂。

各类厂房搬走后,朱由检大手一挥,皇家卫队五卫,除上直卫及皇家安全局特情队驻守紫禁城,其余四卫分驻皇城四处;皇城东北区成仓储、教育用地,结合原有的豹房、虎城将将用得少的象房迁过去合并,的清馥殿附件建了个动物园,专门收藏进贡的珍奇兽类。

皇城西北区是工作用地,拆除各监房屋废墟上,核心区是山水花园,周边布置了皇家事务管理署及各部内官及工作人员居住区;原各监低矮住宅一排排也变成了两层高的小楼房及独立院落,这几位大佬在位置隐秘处就有自己的院子,那些年老力衰无处可去的老太监、老宫女们也老有所养,被迁到西郊的圆明园附近皇庄去养老,要去拜见以前的老主人也近些。

皇城西南区被改成科研、教育用地,老太妃都住到园明园,万寿宫被改成科学院,其后花园被扩大、整改加了不少大大小小的玻璃盒子,最终成了皇家植物园;

提示: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,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!

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